Loading content, please wait..
加到我的最愛 網站地圖聯絡我們 回首頁 
留言版
討論區
投票所
生活留影
文章欣賞
影片導覽
線上報名
 交流園地文章欣賞
  文章欣賞
  你也可以成為佼佼者 You can also be the best of the best.

文章種類 文章標題 建立時間 點閱率
中文文章

教 養 子 女 應 有 的 態 度

2007/11/06 18481
家庭是兒童學習社會化的最早處所,也是初期教育養成的地方,在個人的教育過程中,家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關鍵的角色。兒童最先接觸和學習的對象是父母,父母的教養方式與態度,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人格培養有著絕對的影響。我們常說:「教養孩子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因此,我們想要扮演一位成功的父母,除了從書刊、報章、雜誌上不斷的吸收教養子女的原理原則之外,更必須從實際生活的體驗中獲得一些經驗,並且隨時審視、檢討、修正、調整,使理論與實際緊密配合,建立正確的教養方式與態度,有效的幫助孩子成長。
父母教養子女的方式大致可分為四類:

一、 傳統權威式:

在傳統的家庭裡,父母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管教孩子較嚴格,但是嚴中有愛。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比較乖巧、柔順、有禮貌,可是也比較拘束,缺乏思考、批判、創造的能力。如果過於嚴厲,甚至會使孩子產生恐懼、退縮、膽怯、消極、悲觀、神經質等不良的心理影響。尤其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容易產生叛逆行為,造成嚴重的親子衝突。

二、 放任縱容式:

縱容往往變成溺愛,使孩子無法明辨是非道理,無所適從。放任的結果,養成孩子依賴、任性、囂張的習性。放任縱容式的教養方式,凡事「有求必應」,很容易塑造出「自我中心」、「為所欲為」的孩子。大多數的問題青少年都出自於這種教養方式的家庭,值得我們警惕。

三、 不一致性:

教養態度的不一致有三種情況。首先是祖父母和父母兩代間的不一致;其次是父母親間的不一致;第三種是父母本身前後矛盾或寬嚴不一。前兩者可能是父母嚴格,祖父母溺愛,父母處罰孩子時,祖父母當靠山;不然就是父親過嚴,母親縱容,孩子做錯事情有母親背後撐腰。凡此,都容易養成孩子虛偽、欺騙、陽奉陰違的個性。前後矛盾的態度更易造成孩子無所適從和適應上的困擾,甚至猜忌、缺乏安全感、不信任別人並且有攻擊傾向。

四、 民主自由式:

民主是互相尊重的,父母雖有其權威,但也應該尊重孩子的意見,注重「雙向的溝通」和彼此的接納。自由需要合理的限制,不是漫無節制的自由。在自由的氣氛中,容易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判斷和創造的能力。因此,在這種教養方式長大的孩子,比較擁有幸福感、自信心,能自我悅納、情緒穩定、獨立自主、人際關係良好、社會適應力佳,富有愛心和社會正義感。


教養子女的基本原則和態度

一、 充分的愛心和關懷

「愛」是孩子人格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原動力,但是不可溺愛,否則會養成「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放任態度。

二、 適度的要求和約束

教養孩子就像是放風箏,給予自由發展的空間,但是也要有適度拉力,才不會失控或不知去向。如果能從「他律」發展成「自律」,那麼不但父母輕鬆,孩子也快活。

三、 公平對待不偏袒

大部分的父母不只養育一個孩子,對待子女稍有不公,他們馬上就會察覺出來,孩子對父母關愛的感受是相當敏感的,如果父母有所偏袒或忽略,往往會造成兄弟姊妹之間相互妒忌、爭寵、衝突,不僅對父母不信任,甚至影響手足之情。

四、 了解孩子的能力和性向,因勢利導

孩子的能力和性向有個別差異,人格特質和興趣也有所不同,我們不能要求每位孩子的學業都名列前茅,更不能期望每位孩子都當醫生,只要順著他們的能力、個性、性向和興趣,做適當的引導,都會有所成就的,即所謂的「行行出狀元」。

五、 營造民主開放的家庭氣氛

在民主開放的家庭氣氛中長大的孩子,親子溝通容易,人格發展正常,人際關係良好,自我觀念清晰,比較有自信心、責任感,能夠自尊尊人,和別人建立友誼,是前述四種教養方式中最合宜的一種。

六、 暗示而不姑息

孩子做錯事情,不要苛責,也不要姑息。苛責使孩子失去自我反省的機會,姑息會讓孩子一錯再錯。因此,父母親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只做適當的暗示和引導,就可以讓孩子用心體會、自我思考、獨立判斷,然後自我調整,改過向善。

七、 以身作則

身教重於言教,有些父母言行不一致,要孩子遵守交通規則,自己卻載著孩子闖紅燈,甚至有當父親的責備孩子說:「真不要臉,為什麼偷同學的鉛筆?爸爸從公司裡拿那麼多鉛筆回來給你,難道還不夠你用!」如此身教,怎能教孩子不去侵佔別人的財物呢?因此,要孩子勤勞,大人就不能偷懶;要孩子將來成為正人君子,父母就不能做偷雞摸狗的行為。

八、 態度與方式協調一致

夫妻或兩代之間(父母或祖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態度要一致,否則寬嚴不一、前後矛盾,將使孩子無所適從。如果大人的意見不同,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執,應該在私下溝通、協調取得共識,才能有效的幫助孩子成長。

九、 善用獎懲原理

好的行為表現應該受到獎勵或讚許,不良的行為應受到懲罰或制止。體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關係,就能培養孩子明辨是非、判斷善惡的能力,並且建立正確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

十、 設身處地

孩子有了委屈,做父母的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去傾聽他的感受,接納他的情緒,例如:孩子跟媽媽說:「我不想去上學。」母親說:「為什麼?」「同學都叫我『瘦皮猴』,所以我不想去。」媽媽卻回答:「這有什麼關係,取綽號又不會死。」這就是沒站在孩子的立場看問題,回想我們小時候,不也是很在意別人給你取了不雅的綽號嗎?所以做父母的應該設身處地的接納孩子的陳述,然後表示難過的說:「他們怎麼可以這樣呢?」另外,不要以大人的眼光來衡量孩子的能力,要求孩子和大人有同樣的表現,否則,將帶給孩子嚴重的挫折感。

《三字經》:「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可見養育孩子必須給予教育,教育孩子必須有一套可行的方法和一定程度的標準。然而,截至目前為止,並沒有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教養模式」,因為每個家庭狀況不同,家長和子女的人格特質、知識水準、生活經驗也各有差異,怎樣的教養才是合宜,要拿捏得準,實在頗具難度。但是只要秉持著「教」必須是愛的教育;「養」必須是負責任的養育,也就八九不離十了,可說「雖不中,亦不遠矣!」若要進一步達到「藝術」的境界,則有賴為人父母者不斷的從經驗中用心探討,從生活上細心琢磨,才能夠找到親子契合的平衡點。

文章評分:50
加入評分: 一顆星二顆星三顆星四顆星五顆星
回文章欣賞首頁
帳號:
密碼:
 

  

  

  

  

 


Copyright 顧德資優文教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 by Good institution